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品牌活动 > 莞邑良师 > 正文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径——“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第30期顺利举办


概述:4月22日,2022年第2期(总第30期)“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


  4月22日下午2:30,2022年第2期(总第30期)“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穿过喷水池,走进1956学员活动中心,室内窗明几净,阳光穿透树影,点点洒落在洁白的窗纱上,雅室正上方挂着教育家魏书生的书法作品——“进德修业,臻善至美”,这是教师发展中心的校风,也是对前来参加沙龙的老师的敦促。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径》主题沙龙从这里开始。


主持人江勇、王瑛

  本次沙龙分为“品质课堂玉生光”和“名师涵养梅凝香”两个板块,由李烜省名教师工作室的两位助手东莞高级中学江勇老师和第五高级中学王瑛老师联袂主持。


吴华主任

  活动伊始,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校本研训指导部(重大项目办)吴华主任致辞。吴华主任对今天到场的宾客致以热情的欢迎,并在致辞中提到,虽然现在做培训工作,但她身上依然保有语文人的底色,她认为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是自身内驱的需求、名师的引领、团队的助力、平台的搭建共赢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在今天这样的一次饕餮盛会中,撷取点点星火,走上专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版块一  品质课堂玉生光


查丹老师

  东莞中学的查丹老师首先作题为《比赛: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的主题分享。查丹老师是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的获得者。回顾2021这一年,她在身兼语文科组长、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高三班主任、实验班老师四职的同时,参加了两次省赛、三次市赛,均斩获优异的成绩。谈到这“异常艰苦的一年”,查老师跟大家分享自己以赛促学、以赛促能、以赛促教、以教促能“四轮驱动”式的成长过程。查老师认为,比赛能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在她的备赛过程中,除了进行大量理论、案例学习之外,还得到由孙健老师、庄照岗老师以及李烜老师携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组成的“东莞高中语文天团磨课团”的倾囊相授,东莞中学语文组老师的多次陪伴磨课,身边的各位伙伴的鼓励和支持,让她在备赛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一个月内准备的16项资料合计有3.5万字,修改了14稿,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子。比赛已是过去时,但比赛所带来的收获是久久受用的,这些收获接下来还将会形成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论文以及课题等丰硕的教研成果,指引着接下来教学的每一步。

  查丹老师的发言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各位老师,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纷纷畅谈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分享自己专业成长的故事。


陈桂荷老师



郭燕如老师

  东莞高级中学陈桂荷: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次打磨,每一点进步都很好地诠释了“一寸真理,一寸欢喜”的道理。

  东莞五中郭燕如:经由大家,我才有了小小的进步。玉经琢,方成器,我将保持热爱,奔赴语文的高山与大海。


王科老师



李志荣老师

  东莞实验中学王科:在工作室中挑战传统思维,有大咖的讲座助力成长,这是珍贵的机遇和平台。

  东莞一中李志荣:独行快,众行远,随大师学道,与群英为伍。


现场老师1



现场老师2



钟培旭老师

  互动之后,东莞实验中学钟培旭老师作了《十年辛苦也寻常——语文世界里的天、地、人》的主题分享。钟老师回顾自己从教的十年,除了担任班主任、毕业班老师和备课组长多年,也在教改的路上深耕多时,他坦言这十年“不可谓不辛苦”。但其中最幸运的事,便是能师承于孙健老师和李烜老师,从两位恩师身上,汲取了源源不断的成长养分。他们共同搭建了思想的域场,共同组成了他语文世界里的“天”。在不断仰望“天”的同时,钟老师始终不忘从课堂出发,坚守作为语文老师的守成之“地”——课堂,应对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难以预料的学情,他始终保持着对语文教学的那一颗热忱之心,坚持给学生传递语文真正的价值,珍视每一个教育的窗口,用心耕耘,最终收获了自己丰硕的教学教研成果。考博,是钟老师对自身发展突破的要求,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博士,是他对教育执着追求路上的其中一站。未来,他还会在语文世界里徜徉,做一位勤奋的学者,不断发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在发言的最后,钟老师激情澎湃地大呼“十年辛苦也寻常,再来三十又何妨!”此句一出,现场掌声久久不绝。


谭荔老师

  东莞第十高级中学谭荔老师紧接着分享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主题。回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谭荔老师坦诚地称那时候的自己为教参、PPT的“搬运工”,只是在把无声的资料变为有声。意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她,及时地作出改变,加入李烜老师的市工作室后,背靠大树,汲取力量。谭老师巧妙地用自己名字中的“荔”字来诠释遇见工作室带给她的巨大生命能量:“草”字头寓意工作室这课大树,在大树的荫蔽之下,她获得了三份“力”——亲近名师为成长蓄力、学员抱团为成长助力、自我沉淀为进步张力。工作室的资源不仅李老师一次次精妙绝伦的示范课,还有很多大咖的讲座等,这些能让人飞速成长。工作室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并不只有这些“专业发展之道”,最让谭老师受触动的,是李老师给予她“木铎薪火,道业相继”的大爱,是工作室伙伴之间“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彼此扶持,这点点滴滴,让她那颗热爱语文的心更加坚定,更加勇敢,创造了生命中珍贵的教育瞬间和教育教研成绩。谭老师更表示,要将自己在工作室中所学到的宝贵经验带到十中,与十中的师生,共享这份成长与成就的喜悦,也让工作室的光和热,辐射到更远的地方。


陈坤老师

  东华高级中学陈坤老师的分享主题是《语文教学:技术和艺术之路》。陈坤老师认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技术和艺术,既要让学生获得看得见的技术增长,又要有教育的情感与艺术的温度。他这14年的成长之路,就是在追求艺术和技术之路上,上下求索。语文教学要用操作性强的方式,让学生有看得见的学习成长。教学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积累,并且教会他们实实在在地运用于听说读写。陈坤老师以艺术家画圆设喻,艺术家“徒手画圆”,即使圆再符合圆的基准,设若没有加以光晕晕染,使之如日月般长情,又或是缀连成艺术的意境,这个圆也不算是艺术作品。因此他希望他的教学,既有专业的技术,也能时常有真情流露的温度,有关注现实的热度。他希望和学生一起在画圆的基础上,实现无限的可能。也希望与同行一起,为钻研技术与艺术“双一流”的语文课堂而继续不懈探索。

  三个主题分享之后,现场又进入热烈的交流互动环节。


刘昌波老师



祁佩婷老师

  长安中学刘昌波:第一,名师引领,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第二,工作室学员同台竞技,取长补短,有助于快速站稳讲台。

  麻涌中学祁佩婷:感谢省李烜名教师工作室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让我拥有了成长的梯度、视野的广度、专业的深度、融合的温度。


吴梓萍老师



樊晓欣老师



陈婷立老师



黄晓红老师

  松山湖北区学校吴梓萍:加入名师工作室让我决定从零开始,更换赛道,触摸更多教学中真实的难题。

  东莞实验中学樊晓欣:工作室对我而言仿佛一束光照进现实,让我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让我从一个打工人,变成一个语文人,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东莞第二高级中学陈婷立:在2020年的疫情中,我感受到了真实的危机感和焦虑感,看着世界从红火变得萧条,我突然被惊醒了,强迫自己从舒适圈中走出来。

  东莞市大岭山中学黄晓红:语文课需要一点一滴打磨。别人的备课十年如一日,我的备课,一日如十年。

  版块二  名师涵养梅凝香


李烜老师

  在沙龙第二个板块,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烜老师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款步走向发言台。做了题为《笃志师魂求真道,风流儒雅动人心》微讲座。李老师表示,这个题目是她正在追求的境界,她认为自己目前还没完全抵达。但在这些年对语文的不断探索中,她一直要求自己成为一位学科教学的“佼佼者”、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教师成长的“引领者”以及温馨氛围的营造者。但大家有目共睹,她的确出色地完成了这多重身份的责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才尽气,乐在其中。

  那到底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李老师认为,教师应追求把“优美的形式”和“高尚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教育便是“润物无痕,花开有声”的,是唤醒,是感化,是等待,是种子遇到了合适的土壤温度水分之后的破土而出、茁壮生长。好的教育,会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同时在这种美好的感受中,逐步成为更强大的人。

  李老师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她会把自己教育教学的心得和思考写成教育随笔,发在朋友圈中,分享给各位朋友。回顾这些随笔,便可追溯她一路反思和追问的足迹:当中有她穿着典雅的旗袍给学生讲《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身体力行教育学生美文不仅要读出来,还要活出来;有她为了给《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找到与现实链接的支点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最终于梦中与少年时所读的北岛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相遇,终成荡气回肠的一课……李老师解读文本和教学设计的智慧来源于从小就爱读书的童子功,她在文学领域浸淫,且对文字有深味细品的习惯,久而久之,才能拥有这份功力。李老师在发言中不止一次呼吁语文教师要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勿忘语文的起点是一字、一句,因此,渴望成长的语文老师首先需要重新打开书本阅读名著,还要在阅读中形成指导意识、提升指导能力,对阅读指导方案做整体性思考和深层次研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要求语文老师成为“新老师”,但对语文、对教育而言,不过是一种回归,回归语文的本质,回归教育规律。李老师身上有着一种不惧时光流逝的力量,她对经典的谙熟,对文本的叩问,对反思的坚持,对后辈的引领,从未改变。

  2021年,广东省李烜名教师工作室正式成立,李老师以“问道语文,同行致远”为文化追求,以“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及品质课堂教学艺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引领教师以诚明之心观照学科发展现状,探寻学科教学规律,在踏实的研修活动中更新语文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艺术,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室的伙伴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攀山涉水,携一颗初心,探索语文教学的通幽曲径;葆一份痴心,寻觅专业发展的无边光景。


陈月强副主任

  微讲座之后,东莞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陈月强副主任对沙龙作了简短而精到的点评。在工作室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们动情的讲述、每个人的成长的故事都使他受到感动。陈主任还说李烜老师被评为“东莞市领军人才”,不仅因为专业能力和素养,还有宽广的教育胸怀、视野和格局;“领军”不是荣誉,而是责任,成就自己同时还要能成就别人;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像李老师这样,思考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把在工作室中所思、所学传递给更多的人。


孙健老师

  最后,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孙健老师为大家作了题为《一个中学老师可以走多远?——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点思考》的总结。孙健老师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五重境界:“安身做明师,立命为人师,有志成名师,课堂学宗师,课后读大师”,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明师”是指对知识明白、对人对己明智的老师,这一层次是每一位教师基本的合格线,是教师的本分;“人师”是指“目中有人”的老师,说人话、做人事、通人情、解人性;“名师”是指在同行中“有名望”的老师,有影响力、获得同行认可;“宗师”是指为众人尊崇的老师,能成一家之言,开宗立派,如钱梦龙先生;“大师”是指有了他,这个学科从此不同的老师,比如叶圣陶先生,定义了什么是“语文”。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自己目前处于哪一个层次,未来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那怎么才能通向更高的境界呢?孙健老师指明了教师成长的三个路径:上好课、多读书、肯钻研。这三个路径知易行难,要经年累月地坚持更加难。但也正因为其难,才更彰显那些先行者们的意志与决心之宝贵,学识与人品之高贵。所以,青年教师除了阅读经典书籍,还应该阅读那些先行者们的人生,从中观照自我,反思自我,沉淀自我,走向卓越。

  沙龙第四个环节,是颁发证书环节。


第三届“省青赛”东莞市初赛获奖选手合影

  孙健教研员和李烜老师为第三届“省青赛”东莞市初赛优秀者颁发证书。


东莞市李烜名师工作室第四期优秀学员合影

  东莞市李烜名师工作室第四期优秀学员颁奖仪式。


主题分享老师合影留念

  吴华主任为工作室颁发纪念杯和参与证书。


与会老师合影

  在热烈的氛围中,不觉时间流逝,本次沙龙活动在暮色中落下帷幕,所有与会老师在“七棵树莞邑名师沙龙”牌匾下合影留念,定格彼此灿烂的笑容,留下了特别珍贵的回忆。

撰文:陈嘉欣(东莞高级中学)、李峤(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审核: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