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培训动态 > 综合培训 > 正文
专家引领明方向 莞邑骨干齐研修——记2022年东莞市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开班


概述:2022年9月13日,东莞市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拉开帷幕。因疫情原因,本次培训延采用线上工作坊的方式进行。


  金井梧桐秋叶黄,鸣蝉渐静夜飘香。2022年9月13日,东莞市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拉开帷幕。因疫情原因,本次培训延缓了3个月,最终采用线上工作坊的方式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殷切期望,谆谆教导

  开班仪式由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陈名树老师主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河清老师作开班讲话。首先,他对冲出重围的40项优秀教学成果负责人表示祝贺,并指出,本次共收集到百余份项目申报材料,经过材料审核、初评和复评,这次共遴选出40项教学成果。但这些项目距离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打磨、完善,有的甚至还需要再实践、再重构,因此我们也深感任重而道远。此次培训主要面向这40项优秀教学成果的主持人和主要成员,克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的一切困难,组织2个阶段共4天的研修课程,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这一批教学成果的水平。朱老师也提出两点学习要求:一是准确把握专题研修和成果培育的目标定位,培育东莞市特色优秀教育成果,打造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二是期望学员能潜心研修学习,促进研修成果转化为项目研究成果,希望全体学员能够虚心学习,认真记录,校准成果,不断深思,坚持推广与实践,达到培训的目的。

  随后,陈名树老师对课程设计作了详细说明。本次培训课程借助高端智库,邀请教学成果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指导。许世红主任、钱扬义教授等专家都在教育教学成果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根据项目类型成立五个工作坊,为学员们提供分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并邀请专家进行点对点的精细化指导。


  二、专家引领,高屋建瓴

  13日上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副主任许世红博士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内容。


  第一,许博士从七个角度介绍了教学成果奖与获奖成果的特点。通过教学成果与教改课题、项目的对比,阐明教学成果的培育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许博士对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条件,分析了首届和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学段、地区和单位等分布,总结了获奖成果的共同特征,即:选题特色鲜明、解决真实问题、彰显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检验、产生重大影响、改革成效显著、被政府或学校提供决策参考。这些分析帮助我们确定研究方向、做好材料的积累。接着许博士也介绍了广东省近两届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相关情况。

  第二,许博士侧重讲述了教学成果奖应该如何培育。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目标是针对教学成果奖,因此我们所制定的方案需要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实效性与示范性的特点。通过分析,所选定的成果应该紧扣改革重点工作,选择基础扎实、有特殊、较成型的进行培育,要紧握五大要素:项目、实践、内容、成果与影响。要注重协同培育,注重理论、实践、推广层面的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注意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还应精心提炼申报材料、提升理论概括能力与深度研究能力。


  第三,许博士向我们分享了两个案例:省级个人一等奖与省级集体特等奖。用实例向我们阐述获奖的成果具体是如何培育、如何申报的。

  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3日下午,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钱扬义教授,结合学员的案例点评开展培训。先由学员汇报成果,钱扬义教授再做针对性点评。火辣辣的点评如同火辣辣的太阳,让凤凰浴火重生。

  第一个案例由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张润林老师提供。张老师的成果是《家校协同,体系赋能——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他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当前的工作现状;二是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结构,该结构主要包括理念和目标、内容与途径、评价三部分;三是介绍了“1132”体系;四是阐述了该项目的创新表现;五是推广运用的展望。钱教授根据张老师的汇报,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题目的拟定需要注意让人清楚做了什么事情、聚焦了什么问题,要符合国家规定;二是需要阐述清楚是解决了什么问题;三是需要突出所构建的体系“卖点”是什么;四是需要证据证明显著的效果。


  第二个案例由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的李捷生老师提供。李老师汇报的成果是《U模式+多元课堂:艺术生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是问题的提出:艺术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浅层学习与间断学习的问题,因此课题需要解决:浅层学习、间断学习与方案的落地,希望可以探索出可复制、可操作的方法或模式。紧接着李捷生老师介绍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先是介绍在成果形成阶段中形成的关于教研学三个方面的理论创新;然后阐述成果应用阶段的两种课堂——双师课堂与专属直播课堂;最后介绍了深化拓展阶段中的与武术相结合的数学慕课课程以及在多个学校的实践成果。最后从理论与学习模型着重介绍了成果的主要内容——U模型理论与多元课堂,并从受用的群体(艺术生)阐述了所获得的成果以及一些反思。钱教授认为李老师的汇报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方面,如借助图片模型让人快速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钱教授针对李老师的汇报,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背景的提出可以放在艺术生不爱数学,对数学存在畏难与挫败感,从如何提高艺术生的兴趣为着手点,着重解决艺术生间断学习的问题。二是成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与探索:数学+武术、数学+音乐、数学+美术。


  最后,钱教授再次强调,好的教学成果需要从题目、解决什么问题(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成果的亮点、获得的数据(效果)这四个方面去仔细琢磨与准备。

  14日上午的培训形式是教育科研沙龙和分组研讨。各小组采取分享+点评的形式来展开,期间推选出3位学员的成果在全体成员中进行分享,最后由闫德明教授和陈海深教授进行点评。


温河山老师的分享——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法的理论构建与实施



简玲珊老师的分享——问题贯穿,要素重构:小学科学现象教学研究与实践



叶巧如老师的分享——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松山湖第二小学的分享——促进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学习实践研究


  四、专家鼓劲,扬帆出发

  “你们是带着任务、带着成果而来的,也是要带着丰收的成果离开的!”这是专家们对学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金黄色是秋天的颜色,要褪去青涩,换来金黄,不仅需要汗水,更需要经验的沉淀。今年有了愿景作指引,来年必定花果飘香。相信学员们经过这两天高质量的培训,未来一定可期!

撰稿:李捷生(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
杨碧玉(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审核:袁中华、郭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