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家教心育 > 家庭教育工作 > 正文
家校共育,善远同行——张润林名师工作室第二十一次主题研修活动走进第六高级中学


概述:11月10日下午,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张润林工作室第二十一次主题研修活动来到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01_v1.jpg


  为了更好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11月10日下午,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张润林工作室第二十一次主题研修活动走进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开展深入的交流研讨活动,共同探索第六高级中学“善远教育”品牌理念下家校共育模式的新方向,为工作室学员和第六高级中学家校共育课题组成员搭建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次活动由第六高级中学学生处副主任朱先桥主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润林主任及工作室成员、第六高级中学校长朱如葆、学生处主任邹红、办公室林铃副主任、家校共育中心副主任黄海燕,以及第六高级中学家校共育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伊始,第六高级中学朱如葆校长首先致辞,欢迎张润林主任及工作室成员莅临指导,期待通过此次深度研修活动,为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打开新局面。

  研修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家庭教育讲座说课评课;第二部分是家庭教育课题中期汇报和指导。首先,由两个家庭教育讲座说课开始。朱之艳老师进行了《关注感受,为孩子“加油”》的讲座说课。朱老师用生动的案例和汽车加油“三部曲”进行类比,剖析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关注孩子感受,才能更好地打开孩子心门的重要性。接着,李路娥老师进行了《高三家长攻略》的讲座说课。李老师从分享“高三教师眼中的高三学生”“高三学生的心声”开始,用大量的例子阐述高三家长要支持孩子,多聆听孩子情绪,理解孩子,并要加强家校合作。

02朱之艳老师说课_v1.jpg
朱之艳老师说课

03李路娥老师说课_v1.png
李路娥老师说课


  名师工作室成员对两个说课进行了热烈的评议。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说课活动开拓了工作室成员的眼界,提升了对高中学段家校共育的认知,同时各抒己见,提出两课可以打磨提升的建议。张润林主任作出高屋建瓴的指导建议:每个讲座需要明确以下三个方面:想达到什么目标?想帮助家长解决什么问题?能否给家长和孩子提供必要的具体的指导建议和服务?藉此,张主任指出家庭教育讲座一定要定位精准,要注意道和术的平衡,重在解读科学养育的相关理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在分析具体方法时,要关注受众家长的差异性,引导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

04学员对说课进行评议_v1.jpg
学员对说课进行评议

05学员对说课进行评议_v1.jpg
学员对说课进行评议

06张润林主任指导研修_v1.png
张润林主任指导研修


  评议说课后进入第二部分内容,第六高级中学家校共育中心副主任黄海燕老师作了《基于“善远教育”的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中期汇报。为构建“慧学优才”培养共同体,优化生态圈培养模式,发挥“善远教育”品牌育人共振力,探索“善远教育”的家校共育模式,形成一定品牌。黄老师分享了课题的初步成果,如“家校携手,共育共赢”成长故事、大型家长会和活动、家委会议、家校共育调查问卷、家长学校活动等。

07黄海燕老师作课题汇报_v1.jpg
黄海燕老师作课题汇报


  名师工作室成员对课题汇报也进行了热烈的评议。郭鲲鹏老师指出,课题组需要深挖“善远教育”品牌理念,建构“善远教育”与“家校共育”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家校共育成果,为学生成长服务。张润林主任对课题汇报和课题研究的提升方向做出更加细致入微的指导:一是紧扣“家校共育”和“善远教育”的核心概念及两者关系,让“善远教育”引领“家校共育”;二是提升成果意识,让课题研究逐步成果化,本课题的显性成果应该包括论文《“善远教育”的家校共育模式》、家校共育课程体系、家校共育资源库(制度、活动方案、活动视频、家长和学生作品等);三是关注课题研究的创新化,让家校共育紧跟时代脉搏,用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来规范学校的家庭指导行为,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08工作室评议与指导_v1.jpg
工作室评议与指导

09工作室评议与指导_v1.jpg
工作室评议与指导

10工作室评议与指导_v1.jpg
工作室评议与指导

11张润林名师工作室成员_v1.jpg
张润林名师工作室成员

12六中家校共育课题组成员_v1.jpg
六中家校共育课题组成员


  研修活动结束后,学生处副主任朱先桥作总结讲话。朱主任指出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感谢张润林名师工作室给我校的精细指导,倡导我校全体老师,特别是家校共育课题组成员要多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基于“善远教育”的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更上一层楼。

  与会人员纷纷热议本次研修活动。大家普遍认为通过参加此次研修活动,提升了对家庭教育整个体系的认知,增加了自身在教育教学、指导学生和家长方面的方法。正如林小纯老师所言:“讲座说课各有主张,学术研讨互促成长。家校共育依法导航,群策群力必有方向。”

撰稿人:第六高级中学 林小纯
审稿人:何晓华、张润林